map
羅山大自然體驗農家
雜糧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12鄰58號
03-8821352

場域介紹

親手做泥火山豆腐 品嘗土地孕育的美味

由台九線轉入羅山村,不久,主要聚落沿著道路兩旁擴散,再往東向著位於海岸山脈的羅山瀑布而行,道路開始爬升,約4公里後,沿著指標來到羅山大自然體驗農家。質樸的農居映入眼簾,兩棟屋舍中的空間,如今擺放幾張桌椅,搭配一旁的爐灶、石磨,成了體驗區,帶領人們認識「泥火山豆腐」。
日治時期祖父輩由西部搬遷至羅山的林淑萍提到,當時物資不普及,羅山地區的日本人取泥火山鹵水製作豆腐,祖父們也相互仿效;山區取水不易的旱地,多用來種植雜糧,自製豆腐成了家戶的日常。後來交通便利、經濟起飛,自製豆腐逐漸消失。直到九○年代的社區營造,長輩們找回過去的印象,泥火山豆腐轉變為休閒農業的體驗遊程。
採收黃豆。
採收黃豆。
機器脫粒。
機器脫粒。

雜糧

生產特色
以有機農法 種植高蛋白的黃豆

同一個時期,花蓮農改場積極輔導羅山成為全國第一個有機村,除了隨處可見的稻田,林家旱地的黃豆,也採有機方式栽培。以往栽培的黃豆品種較小顆,這幾年在改良場協助下,改種花蓮1號,除了適合環境外,此品種黃豆的蛋白含量高,最適合製作豆漿和豆腐,煮出的豆漿奶香味濃郁,而高蛋白質含量所凝固的豆腐量才多。
市售傳統豆腐以石膏作為凝固劑已有兩千年歷史,羅山的先民則是利用在地的泥火山水作為鹽鹵。過去板塊由海底上升時,部分海水被夾在斷層裡,造山運動使斷層受到推擠,於是將地面下100多公尺的海水帶到地面;這些海水經過泥岩層夾帶泥巴,形成了泥火山,水溫終年維持在22-26度。
取回的泥火山水需沉澱至少一星期,待上層水質清澈後煮沸使用;因泥火山有地下泉水滲入,濃度比海水鹽鹵淡,而且依天候每天濃度皆不同,製作豆腐的使用量較多。
最適合製作豆漿豆腐的花蓮一號黃豆。
最適合製作豆漿豆腐的花蓮一號黃豆。
帶領解說的林淑萍。
帶領解說的林淑萍。

雜糧

服務特色
手做豆腐現形 烙印美好記憶

實際動手前,林淑萍先說明豆腐製作的歷史,並解釋黃豆的生長過程。由播種到採收約三個月,拜科技之賜,過去的人力工作皆由機器取代,節省不少時間。泡過一晚的黃豆,即可讓大家親手推動石磨磨豆,體驗早期農家的辛苦;對許多60歲以上農村長大的人來說,推石磨可說是童年最累人的差事。
磨好的豆渣與汁一起放入大鍋煮沸,過濾豆渣後先品嘗原味的豆漿,重新倒回鍋中加熱,豆漿到達沸點後慢慢加入泥火山水,約7-8分鐘凝固出現豆腐腦,撈起壓模3分鐘,就是熱騰騰上桌的泥火山豆腐。
打開木盒現出豆腐的霎那,總是驚呼聲連連,許多吃豆腐一輩子的人,第一次參與豆腐製作,短短1小時內由黃豆變成豆腐,而且是羅山特有的泥火山豆腐。亦曾有甫下車就拒絕喝豆漿、吃豆腐的孩子,在經過體驗活動後,吃光豆腐與豆漿,滿足的神情讓家人笑開懷。結合先人智慧與有機食材,平凡不過的豆腐,在羅山也能成為印象深刻的食農教育。
石磨磨豆體驗。
石磨磨豆體驗。
豆腐腦壓模。
豆腐腦壓模。
黃豆與相關製品。
黃豆與相關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