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水草聖地 收集400種「全台第一」
員山鄉自然水源豐富,有大大小小的湖泊與潔淨的天然湧泉,又有「水的故鄉」美譽,面積廣達5公頃的勝洋休閒農場就地處湧泉帶上,這裡有400種水草,其中120種台灣稀有特有種,是水草族絕對會朝聖的地方,另外在水上餐廳後方還有北台灣唯一的水雉生態棲地,變幻的雲朵倒影則呼應著金色夕照也成為最美日常。
勝洋休閒農場除了養殖區、釣魚區、候鳥區,還有小朋友玩得超嗨的戲水區、竹筏區、摸蛤區等,另外還有文化館與餐廳兩幢水中建築,採清水模工法與大片落地玻璃的設計,色系與結構低調不搶鏡,與寧靜、優美的山景與水塘風光相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水草餐廳頂樓裝了太陽能板,阻絕了光線,還設置養殖龍蝦基地,水持續循環,樓下空間更涼爽,從這些種種環保節能細節就能體會農場主人對環境用心的維護與營造。
生態瓶DIY最夯 幫浦區打水仗小朋友最愛
「有知識性的延伸商品才有壽命。」農場主人徐志雄開發生態瓶DIY項目,瓶中加入清水與細砂,再放進水草跟小蝦,倒入消化菌,蓋上瓶蓋,就完成了一個彼此依存的生態世界。不需餵養,只要有陽光照射,蝦子可以順利活3至6個月,這是最受夯的項目。用同樣的理念開發的水草小夜燈、自動灑水盆栽,不僅實用性也能增加生活樂趣。
園區無論是水草或是候鳥生態都值得探訪,幫浦戲水區則在夏天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天堂,另外魚咬腳、划竹筏都能滿足每個人的童心,6月到10月則可在勝洋農場的天然溪水中摸蛤仔兼洗褲,溪水清澈見底生態豐富,是難得的體驗。
廢池變身水草博物館 葛仙米藻成功培育做料理
徐志雄、徐輝雄兄弟倆為了尋找台灣特有種水草而上山下海,深入田野調查,記錄各種水草原生環境,再帶回家栽植、復育,把面積達5公頃的勝洋打造成獨一無二的「水草博物館」,台灣水韭、萍蓬草等原本瀕絕,也在生態池中生機盎然,吸引國內外學者專家參訪、學習,台灣水草養殖因此從這裡開枝散葉。
徐志雄、徐輝雄原是鰻魚養殖第二代,因市場改變而改行,最後養家活口的渔溫變廢池。為了還債,徐志雄做鐵工、開娃娃車,還養殖熱帶魚、香魚、泰國蝦,全都失敗,後來有人提醒該處水質適合培育水草,於是在民國81年,兄弟倆投入水草栽培,民國90年轉型做休閒農場,除了維持農業生產,還開發許多專利產品與體驗行程。
「堅持!」每次提到成功的原因,徐志雄都會特別強調「持續專注做好一件事」的重要,也因兄弟倆的堅持與實驗精神,常會獲得不少意外之禮,有一年徐志雄去桃園農業博覽會參訪,有人送了幾顆外型像粉圓的葛仙米藻。他交給弟弟養殖、研究,徐輝雄放入某個水草缸混養一陣子後,發現葛仙米藻死了,一顆不剩,「沒緣份,無法強求。」
有一天徐輝雄巡視水草成長情況,順手往裡頭一摸,「欸,這不是葛仙米藻!」估計有百來顆,趕緊告訴哥哥,興奮的兩兄弟猜測是殘留的孢子適應環境後慢慢成長,從觀察中,「靜置的潔淨水」是生長關鍵。徐輝雄說,葛仙米藻不是米而是水生藻,營養成份高,生長時呈膠質狀,濕潤時是藍綠或黃褐色,乾燥後變灰黑色,據說口感爽脆,由於成功培養,未來會開發成盤中料理或是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