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介紹
從砍甘蔗到熬糖蜜 體驗台灣寶山製糖文化
若講到新竹特產,許多人立即浮現米粉、柿子,卻鮮少人知道,新竹過去也有輝煌的製糖產業歷史。位於新竹縣寶山鄉的「新城風糖休閒園區」,自清代以降,以種植甘蔗為主,甚至在30年代,這裡是台灣重要的製糖產地之一。但隨著科技進步,該地地理位置處於山坡地,不利機械化發展,加上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使得在地人口流失嚴重,甘蔗產業也就此沒落,相關的文化歷史也漸漸被遺忘。
但90年代的農村再生計畫,成了新城風糖休閒園區成立契機。當時要以農作物為特色,社區長者們回憶起兒時種植甘蔗、熬製糖蜜的經驗,跑到南部找蔗種,挽起袖子重新種起了甘蔗,還在家裡翻箱倒櫃、東拼西湊,鄰里間有磚借磚、有鍋借鍋,才慢慢拼湊出記憶中用來熬糖蜜的甘蔗寮。
這一熬也熬出了名聲,不少遊客慕名前往,從砍甘蔗到手熬糖蜜,不僅讓遊客可以體驗過往製糖的辛苦,也讓遊客見證了傳承百年的種甘蔗文化。
若講到新竹特產,許多人立即浮現米粉、柿子,卻鮮少人知道,新竹過去也有輝煌的製糖產業歷史。位於新竹縣寶山鄉的「新城風糖休閒園區」,自清代以降,以種植甘蔗為主,甚至在30年代,這裡是台灣重要的製糖產地之一。但隨著科技進步,該地地理位置處於山坡地,不利機械化發展,加上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使得在地人口流失嚴重,甘蔗產業也就此沒落,相關的文化歷史也漸漸被遺忘。
但90年代的農村再生計畫,成了新城風糖休閒園區成立契機。當時要以農作物為特色,社區長者們回憶起兒時種植甘蔗、熬製糖蜜的經驗,跑到南部找蔗種,挽起袖子重新種起了甘蔗,還在家裡翻箱倒櫃、東拼西湊,鄰里間有磚借磚、有鍋借鍋,才慢慢拼湊出記憶中用來熬糖蜜的甘蔗寮。
這一熬也熬出了名聲,不少遊客慕名前往,從砍甘蔗到手熬糖蜜,不僅讓遊客可以體驗過往製糖的辛苦,也讓遊客見證了傳承百年的種甘蔗文化。
特用作物

用古法熬甘蔗糖蜜 手工烏糖做爆漿饅頭、甜點及冰品
新城風糖休閒園區最初從經營產業、推動社區為理念開始發想,打造友善環境是最核心也基本的理念,因此,甘蔗園不灑農藥也未使用化學肥料,人工收成後,一根根清洗,一節節檢查去除生病的部分,100公斤的甘蔗,僅能做出10多公斤的糖,費時又費工。
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執行長王翎鳳說,一般甘蔗採收製糖,以機器清洗,也不會一節節檢查甘蔗是否有生病腐壞,機器洗完後再加入石灰沈澱雜質,如此作法雖速度快,卻容易使製成的糖有雜質,味道也不如人力挑選得純淨。因此,儘管人工採收相當耗費人力,但能更確保製糖的品質。
新城風糖休閒園區最初從經營產業、推動社區為理念開始發想,打造友善環境是最核心也基本的理念,因此,甘蔗園不灑農藥也未使用化學肥料,人工收成後,一根根清洗,一節節檢查去除生病的部分,100公斤的甘蔗,僅能做出10多公斤的糖,費時又費工。
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執行長王翎鳳說,一般甘蔗採收製糖,以機器清洗,也不會一節節檢查甘蔗是否有生病腐壞,機器洗完後再加入石灰沈澱雜質,如此作法雖速度快,卻容易使製成的糖有雜質,味道也不如人力挑選得純淨。因此,儘管人工採收相當耗費人力,但能更確保製糖的品質。

特用作物

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因位於社區內,鄉村風情濃郁,不時可在路上遇見親切長者招呼,還有好客的小狗們在一旁跟著爬上爬下,沿途讓人感受到當地獨有熱情。
園區規劃了多種以製糖甘蔗為主題的DIY或食農體驗,甘蔗農事體驗區全年都可以體驗採收甘蔗,遊客跟著導覽員,學習甘蔗生態及採收技巧,戴上手套,手握起鐮刀,走入甘蔗田中,體驗親手砍甘蔗的樂趣。結束採收後,再揹著甘蔗到甘蔗寮,開始洗去甘蔗上的泥土,之後榨成新鮮的甘蔗汁,大口享用辛勞的成果。
不僅如此,還能在園區內的烏糖加工室,實際再現百年前的製糖古法,體驗人工熬糖,將甘蔗汁熬成糖蜜的過程,再搭配自己做的手搓愛玉,享受黑糖檸檬愛玉的清涼可口,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精神。還可以看到在過去機械不發達的時期,居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材料,自製用木頭做成的榨甘蔗機、專門用來熬糖蜜的大鍋子及工具,達到食農教育的效果。
同時,將甘蔗做成相當多樣化的加工製品,不僅有手工烏糖(黑糖)、黑糖沙琪瑪、甘蔗冰棒及黑糖蜂巢蛋糕、黑糖爆漿饅頭等甜點外,受到許多遊客青睞。另因園區以客家族群為主,也規劃多種黑糖入菜的餐點,如焢肉、黑糖拿鐵等,提供遊客選擇。
園區規劃了多種以製糖甘蔗為主題的DIY或食農體驗,甘蔗農事體驗區全年都可以體驗採收甘蔗,遊客跟著導覽員,學習甘蔗生態及採收技巧,戴上手套,手握起鐮刀,走入甘蔗田中,體驗親手砍甘蔗的樂趣。結束採收後,再揹著甘蔗到甘蔗寮,開始洗去甘蔗上的泥土,之後榨成新鮮的甘蔗汁,大口享用辛勞的成果。
不僅如此,還能在園區內的烏糖加工室,實際再現百年前的製糖古法,體驗人工熬糖,將甘蔗汁熬成糖蜜的過程,再搭配自己做的手搓愛玉,享受黑糖檸檬愛玉的清涼可口,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精神。還可以看到在過去機械不發達的時期,居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材料,自製用木頭做成的榨甘蔗機、專門用來熬糖蜜的大鍋子及工具,達到食農教育的效果。
同時,將甘蔗做成相當多樣化的加工製品,不僅有手工烏糖(黑糖)、黑糖沙琪瑪、甘蔗冰棒及黑糖蜂巢蛋糕、黑糖爆漿饅頭等甜點外,受到許多遊客青睞。另因園區以客家族群為主,也規劃多種黑糖入菜的餐點,如焢肉、黑糖拿鐵等,提供遊客選擇。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