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林內教芋部
蔬菜
雲林縣林內鄉烏塗村鹽讚78號
05-5892821

場域介紹

芋頭蛋捲起家打響名號.翻轉林內芋代工變正宮|

雲林縣林內鄉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其中烏塗村坐擁濁水溪源頭,黑土孕育肥沃良田,農產品有口皆碑,又以檳榔心芋最為人知,不過因欠缺品牌加持,過去只能充當大甲芋頭的「替身」,這些年在農友、鄉親奔走下,「林內芋」漸漸擺脫代工變成正宮,坐穩全國第四大產地。而幕後最大推手就是「林內教芋部」。

暫別青山、穿過綠隧,便能看見「林內教芋部」斗大招牌,中庭則掛起「芋見幸福」,諧音乍聽莞爾,令人不言而喻、深植腦海,不難看出「部長」林建安在觀光業打滾多年的巧思,難以想像他十年前為照顧年邁雙親,毅然辭職返鄉從零開始,靠自學手工芋頭蛋捲起家,月賣2萬根,不僅打響家鄉芋頭名號,兼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時,更掀起這場「正名」運動,不只把林內芋推向幕前,更替家鄉厚植觀光本錢。
「林內教芋部」諧音令人不言而喻。
「林內教芋部」諧音令人不言而喻。
林內教芋部占地一公頃,規劃舞台、休憩、體驗區。
林內教芋部占地一公頃,規劃舞台、休憩、體驗區。
「部長」林建安盡孝返鄉,掀起正名運動。
「部長」林建安盡孝返鄉,掀起正名運動。

蔬菜

生產特色
交芋叫芋教芋化身食農基地.農遊體驗秋收春耕樂

「林內教芋部」占地約一甲大,原本是林建安老家,經向水保局申請亮點計畫,變身為芋頭食農教育基地,周邊設置停車場、公廁、步道、芋頭生產區、濁水體驗區、活動舞台等公共建設,「農民交芋、民眾叫芋、遊客教芋」林建安說,希望成為全國最專業、最有活力的芋教園區。

特色農遊完全聚焦在芋頭上。芋頭成長期約九個月,特別將五分大田地分成九區分批栽種,呈現不同階段的芋頭,除方便解說導覽,遊客一來便能體驗到收成樂趣,鮮採芋頭後,還能將莖葉移植到盆栽上,秋收、春耕一次滿足,還能搓芋圓、吃銅鑼燒,再來碗芋泥剉冰,畫下甜蜜句點。

如果不過癮,建議騎著腳踏車來場農村小旅行,細細品味烏塗的人文農情,或是開車前往「田園秘境」喝咖啡、「橙色農作」摘水果、「愛某卡多」嘗生菜,踏遍烏塗四大農遊場域。
五分大芋頭田分成九區呈現各階段芋頭生態。
五分大芋頭田分成九區呈現各階段芋頭生態。
芋頭上的蛀洞不影響品質,更是友善土地的證明。
芋頭上的蛀洞不影響品質,更是友善土地的證明。

蔬菜

服務特色
林內不再「芋出無名」.搶水文化底蘊再添觀光利多

「說到芋頭,許多人馬上聯想到大甲,其實不少都是來自林內」50歲的林建安回想起十年前返鄉,田邊充斥著印上大甲芋頭名稱的袋子,令他困惑明明有著水頭風尾以及濁水、黑土的地利,品質不輸,為何仍要冠名百里外的大甲?不只近鄉情怯,鄉愁更是襲上心頭。

「萬事具備,只欠行銷」林建安是休閒所碩士,有渡假村、經營民宿等多年實務經驗,攬客、服務一流,但對農業完全是門外漢,便向芋農討教出林內檳榔心芋可全年種植,體型也比大甲產地大,「芋出無名」只能默默替盤商代耕。他開始自學烘焙,在網路賣起芋頭蛋捲、蛋糕捲,結果一炮而紅,「林內芋」名號漸漸發酵。

林建安表示,2015年地方自發正名「林內芋」,大家團結行銷打出品牌,產地面積從100甲擴及現今約200甲,次於屏東、大甲、苗栗。在公部門支持下,農村再生增添觀光利多,結合芋頭產業推出特色農遊,不只農人變多,遊客也開始注意到林內不只好山好水,還有好芋。

「教芋部」不負盛名,教農民種芋頭、替農民賣芋頭,還供民眾採芋頭。同時推出加工品,把鮮芋削皮切條,經低溫油炸定型,做出三種口味的「芋頭脆條」;將濁水米研磨成粉製成蛋糕體,再包覆綿密芋頭餡,結合在地二大特產做出「芋頭捲」,都是遊客必買的伴手禮。

林建安說,除了下田採摘「搖」芋頭,搓芋圓、搗芋泥也是老少咸宜的料理體驗,同時配合在地「搶水節」,推出籠仔笱文創燈DIY,不只食農,還有文化底蘊,希望教芋部繼續扮演好地方經濟平台,未來能成為休閒農業區的遊客服務中心,朝休閒農場的目標邁進。
體驗下田採摘鮮芋。
體驗下田採摘鮮芋。
不少遊客為芋頭冰而來。
不少遊客為芋頭冰而來。
現做芋泥銅鑼燒令人食指大動。
現做芋泥銅鑼燒令人食指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