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嘉義縣新港鄉南笨港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
雜糧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板頭厝45-1號
05-7810832

場域介紹

邂逅農村展開華麗冒險.藝見驚喜浪漫農遊|

南笨港休閒農業區位於嘉義縣新港鄉,下中山高行經媽祖大道,跟著路燈上的千里眼、順風耳向前行,一幕幕田野風光掃過眼前,順著指標轉進板頭村,便能瞧見充滿童趣的入口意象,記得放慢速度,準備來場農村、藝術與宗教的邂逅吧!

漫步鄉間,涼風被冬陽融化,愜意擁抱溫暖人文。不經意間,驚喜連連,養羊人家圍牆上演著數羊捉迷藏,堤防上爬滿了永不凋零的苦楝樹,連老舊工寮也穿上新衣,隨處可見剪粘藝術和農村美學,傳遞華麗又純樸的衝擊,帶來格外浪漫的氣息。

國定古蹟水仙宮似乎是一切的起源,百年的交趾陶象徵生生不息,如同主神大禹王庇佑孕育沃土,占地300多公頃的南笨港休區如今物產豐富,廣植稻米、雜糧、蔬果,不乏無毒、有機演示友善土地,造就藝術農村,帶動觀光熱潮。
南笨港休區入口意象結合在地農特產,充滿童趣。
南笨港休區入口意象結合在地農特產,充滿童趣。
遊客中心環境清幽,提供導覽、DIY、餐飲、農特產品等。
遊客中心環境清幽,提供導覽、DIY、餐飲、農特產品等。

雜糧

生產特色
文創能量促農業轉型.共推食農、生態、工藝體驗!

南笨港休區涵蓋三個村庄,各有特色。板頭村曾獲全國優良農場,挹注藝術養分再生活化;南港村舊稱「笨港」是台灣最早港口之一,歷久悠久散發宗教魅力;共和村有著名的媽祖花(洋桔梗),洋香瓜、小番茄、空心菜走向有機,帶領遊客安心親歷產地到餐桌。

休區總幹事何明錡表示,目前有52個會員共同拚觀光,包含農產、糕餅、運輸、餐飲、旅宿、文化園區等產業。依四季變化,推出套裝旅遊,如採果樂、拔菜趣、榨芝麻油、搭牛車、窯烤披薩、玩馬賽克拼貼….等等,帶來食農教育、導覽解說、工藝創作等體驗。

何明錡說,累積文創能量來支持農業轉型!希望讓香客成為遊客再變身旅客,不只漫遊農村親近生態,深入知在地、遊在地、食在地,藉由人潮增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流,創生循環經濟。
南笨港休區佔地300多公頃,農產豐富。
南笨港休區佔地300多公頃,農產豐富。
榨麻油體驗寓教於樂,食農教育淺移默化。
榨麻油體驗寓教於樂,食農教育淺移默化。

雜糧

服務特色
農村藝術宗教串起多元體驗.一整年都精彩!

南笨港休區2016年成立,是嘉義縣第三個申請通過核定的休閒農業區,「年紀」雖輕,以深厚文化底蘊打響名聲,藝術村是一大亮點,近年在友善耕作努力下,相關農遊發光發熱,火金姑、阿嬤手路菜、雜糧採收季、田野藝術家、牛墟文化節串起一整年的精采。頂菜園農村博物館、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大慶香鋪、原鄉四季、復興鐵橋等場域、景點更是成就魅力特色。

一級生產作物繁多,有水稻、甘藷、馬鈴薯及香瓜、番茄、香蕉和根菜類、葉菜類、洋桔梗等,富高經濟的花生、芝麻、黑豆等雜糧,近年在農業政策補助下脫穎而出,二級加工品興盛,如芝麻粉、麻油、花生酥、芝麻餅、五穀麵線都是必帶伴手禮。

體驗活動多元,以農村、藝術與宗教為三大主軸。其中「板陶窯」不僅是工藝、教育、體驗的藝術文化館,也是休區遊客中心,在農業采風相得益彰下,農村美學引領風潮,除了溫潤繽紛的交趾陶,及馬賽克拼貼深受親子歡迎,園區還推出榨麻油體驗,食農教育隨著香氣而四溢。

何明錡表示,交趾陶大師陳忠正於2005年創辦「板陶窯」,用心打造工藝殿堂,將庭園造景融合廟宇藝術,處處可見傳統工藝和農業文化相結合的創作,相關DIY活動寓教於樂,同時販售在地農特產品,招牌陶板燒料理也是選用在地食材,推廣休閒農業。

此外,騎協力車暢遊藝術農村,造訪活水生態、製香波波草、白鶴陣變裝、敲狀元餅,是不少遊客首選遊程。按時節推出的採芝麻、拔花生、收空心菜等一日農夫體驗,以及在地食材DIY的窯烤披薩,也深獲好評。未來還將成立海賊庄、春波綠等休閒農場,值得期待。
芝麻、黑豆、花生等加工品,是在地熱銷伴手禮。
芝麻、黑豆、花生等加工品,是在地熱銷伴手禮。
麻油雞腿雙囍鍋採用百分百台灣胡麻油,為熱門餐點
麻油雞腿雙囍鍋採用百分百台灣胡麻油,為熱門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