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小米學堂
雜糧
臺東縣金峰鄉歷坵村3鄰42號-2
089-772240

場域介紹

從金崙車站沿著路駛往山裡,約十分鐘車程,便能抵達位在魯拉克斯(Rulakes)部落中的小米學堂,前身為閒置的歷坵國小,目前由臺東農產品牌「峰忠傳奇」重新改造廢棄校舍,讓遊客到小米學堂,能夠一站式地體驗小米的飲食、手作體驗及認識排灣文化。

長長一直排的舊校舍,戶外空間打造成「文化長廊」,用一座座的文化裝置,引領遊客了解排灣文化內涵;室內走廊以相片展示歷史畫面;一間間的教室,翻新成「故事館」、「食議館」、「雜貨鋪」與「體驗空間」。南迴地區的部落發展以小米物產作為敘事主軸,在這裡立體的開展起來。
故事館中展示小米的文化故事、品種、種植方式⋯⋯等等的小米知識。
故事館中展示小米的文化故事、品種、種植方式⋯⋯等等的小米知識。
「雜貨鋪」,除販售峰忠傳奇自有品牌商品外,也販售部落手作商品、臺東各地特色農產品⋯⋯等等。
「雜貨鋪」,除販售峰忠傳奇自有品牌商品外,也販售部落手作商品、臺東各地特色農產品⋯⋯等等。

雜糧

生產特色
「藜不開米」是小米學堂主打的特色套裝遊程,半天的活動內容包含:導覽解說、風味餐品牌、手作活動、獵人體驗,有動也有靜、好吃又好玩,且內涵滿滿。

遊程以「水火儀式」開場:第一步,以七里香枝葉拍打屁股怯除身上的穢氣,為排灣族接待重要賓客的禮儀;第二步,將願望書寫在九芎木片上,丟入炭盆焚燒,表示誠心向祖靈祈願;第三步,以陶甕——在排灣文化中表示母親——流出的水洗滌雙手。開場儀式中運用在地自然素材,揉入傳統排灣文化,並透過模型展示了大武山及金崙溪流域的地形。讓遊客以「回到部落」的心情,展開接下來的旅程。

小米學堂經營三年多的時間,各式服務遊程推出後,累積好評不斷,至今,每日都有預約客造訪,來品嚐小米與體驗排灣文化。
用真的小米展示防治小鳥的方法,有蟻窩防治、竹筒製響板、空啤酒瓶響鈴、太陽能自動控制⋯⋯等等方式。
用真的小米展示防治小鳥的方法,有蟻窩防治、竹筒製響板、空啤酒瓶響鈴、太陽能自動控制⋯⋯等等方式。

雜糧

服務特色
打造小米學堂的「峰忠傳奇」是以農夫身份踏上品牌創立之路,目前是臺灣最大的原民雜糧農產銷售平台,每年銷售的小米、紅藜以噸為計算單位。隨著平台的建立,提高在地的小米收購價格,成功改善在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春天種植小米,入冬時,則輪耕種植紅藜或洛神。從小米學堂步行約五分鐘,能從不遠的高處,俯瞰最近的田區,整片面積約三分多,其餘契作的農地,分散在部落山中各處。因著畸零地的環境特性,不便於重機械的出入,讓部落裡維持著人工採收的傳統方式。

避免小鳥啄食小米,是農夫最重要的課題,故事館一側展示著各種對抗鳥害的方法,有傳統的蟻窩防治,也有現代的太陽能驅鳥法,而現在最常看到的是黑網阻隔法。

小米學堂雜貨鋪販售的「雨沐小米酒」是登上「臺灣國宴」的飲品,將小米收成後,委託臺東廠商製作成小米酒。另外,也與部落媽媽合作,將小米製作成小米粽(Cinavu),延續原民傳統美味。

小米學堂是全臺灣第一座原住民族傳統農糧的小米主題館,是峰忠傳奇品牌在與農民契作生產小米、與在地社群合作食品加工之後,完成產業六級化的第三塊拼圖。打造出小米展覽、原民風味餐飲、排灣文化展示的空間,並推出各式服務體驗,整合出「藜不開米」的套裝行程。讓遊客在半天內,沈浸在排灣文化的場域中,觀文化展演、聽故事導覽、嚐原民美食、體驗手作與打獵,走進部落裡,以身心感受一場美好旅程。
在小米學堂親手製作小米粽,體驗排灣族的飲食文化。
在小米學堂親手製作小米粽,體驗排灣族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