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台灣金石咖啡休閒農場
咖啡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東山路1之58號
08-7832558

場域介紹

台灣最大咖啡廳 大武山下最美風景|

台灣人愛喝咖啡,引領一波風潮,除了進口咖啡豆外,近年包括雲林古坑、嘉義阿里山、台南東山等地都成了著名的本土咖啡產地,雖然名氣相比沒那麼響亮,但屏東咖啡可是歷史悠久,目前產量已經將近全台2成,而且在大武山這座南台灣第一高峰,因為山坡地排水良好,加上半日照、雨季集中、冬季乾燥等優點,種出來的咖啡品質更好。

屏東縣道185線北起高樹、南到枋寮,全程近70公里,因沿著中央山脈西側修築,因此也被稱為「沿山公路」,是屏東縣山地鄉之間的主要聯繫道路,原先以交通用途為主,近年也逐漸成為觀光路線,台灣金石咖啡休閒農場就位在這條路上,坐落在大武山腳下,占地超過1公頃,裡面光是提供給遊客休憩的涼亭就有12座,被熟客稱為「台灣最大」的咖啡廳,裡面可以品嘗到道地的大武山咖啡,點上一杯聞香啜飲,就能悠閒一下午。

咖啡

生產特色
金石帶頭帶起屏東咖啡熱 杯中黑金魅力凡人難擋

張少綸的父親張耀境原本舉家在北部發展,經營生鮮超市與連鎖牛排館,事業有成,在幾次回到屏東探親時,發現大武山上的咖啡豆掉滿地,無人採收相當可惜,幾次向原住民提出保障收購的想法卻遭到「洗臉」,質疑他又沒有種咖啡,是不是想要「騙」。

不服氣的張耀境找到當地人協助,在北大武山海拔約1100公尺處開闢一處園地種植咖啡,後來更收掉所有事業,毅然搬回屏東,全力衝刺咖啡事業;那時的張少綸剛退伍,隻身留在桃園,找了個電子業工程師的工作,前半年幾乎天天加班,相當操勞,又沒家人在身邊照顧,竟得了怪病,四處求醫都沒用,最後媽媽一句「回家吧!」他成了南返的歸鳥,但說也奇怪,一家人在一起,與大自然為伍,他的病再也沒復發,從落跑工程師成了咖啡王子。

家中的咖啡園採自然農法低密度種植,以自製有機肥料添加土壤養分,不用農藥跟除草劑,對環境友善,種植的品種以阿拉比卡—鐵畢卡(Typica)為主,雖然抗病力低影響產量,靠著悉心呵護及烘焙技術,做出具有產地特色的大武山咖啡,並靠著自產自銷打出名號,也帶動熱潮,現在包括泰武、三地門、霧台、瑪家、來義、春日等原住民鄉都開始栽種咖啡。

「金石」從原本的農產行開始轉型,2012年在沿山公路旁開闢休閒農場,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屏東也有好咖啡,更了解到一杯好咖啡,是需要產地、採果、挑選、生豆處理到烘焙過程的層層把關,才能在消費者口中餘韻不絕。

農場也打造自然環境,視野開闊林蔭成群,飼養的雞、鵝、兔子自在穿梭,又能遠眺大武山系,晨昏都有不同美景,這幾年下來也培養許多忠實粉絲,只要有來屏東就一定要來農場走走,更呼朋引伴,一起體驗杯中黑金的迷人魅力。
大武山咖啡以阿拉比卡的鐵畢卡品種為主。
大武山咖啡以阿拉比卡的鐵畢卡品種為主。
null
null

咖啡

服務特色
好手藝沖出濃郁香氣 手工烘豆體驗當個咖啡師

站在吧檯後架式十足,正熟練地沖泡著咖啡的,是36歲的農場第二代張少綸,別看他年紀輕輕,煮咖啡的經驗已經超過10年,除了跟著身為第一代的爸媽學習外,他有空就會報名相關研習課程磨練技術與知識,假日期間農場比較忙,他反而還得外出上課,但為了給消費者好的服務品質,在互動能夠讓彼此對咖啡的了解更上層樓,一切就很值得。

由於農場從咖啡生產到後製處理全套包辦,消費者透過導覽介紹,知道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以後看到咖啡豆外包裝寫著水洗、日曬或蜜處理,就不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了,還能學到選豆的撇步,另外農場也安排陶壺烘豆體驗,青澀的生豆在壺裡嗶啵作響,逐漸從肉桂色轉至焦糖色,更散發出迷人香氣,DIY的成品要現磨現沖,還是做成耳掛包帶回家都可以,相當有趣。
農場第二代張少綸一手沖煮咖啡的好技術。
農場第二代張少綸一手沖煮咖啡的好技術。
打造屏東大武山咖啡品牌,是農場不變的目標。
打造屏東大武山咖啡品牌,是農場不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