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指標

【特色認證】指標題項
構面1:整體環境與經營
  • 01. 場域內環境營造具鄉村感。
  • 02. 場域特色農遊的經營。
  • 03. 場域特色農遊的發展策略。
構面2:特色產業資源與建築設施
  • 04. 場域內規劃有特色農業專區(特意規劃出的特色產物耕作專區,例如,XX 區等,形成農場景觀上的特色,也方便遊客觀賞或體驗)。
  • 05. 場域建有特色農業產業之「適」鄉村建物。
  • 06. 場域陳設設計以特色農業為主題具鄉村感。
  • 07. 場域內有足夠的特色農業相關的解說設施。
  • 08. 場域所提供之公共區域(設施)設置具備適當質與量。
  • 09. 場域注重環境衛生整潔。
構面3:特色產業之服務 / 體驗活動
  • 10. 服務與人員具農遊專業知識、人員孰悉特色農業相關資訊。
  • 11. 提供特色農業完整解說服務。
  • 12. 提供商品化之特色生產體驗。
  • 13. 提供商品化之特色加工體驗。
  • 14. 提供商品化具在地文化的特色農業料理體驗。
  • 15. 提供商品化之農業教育學習體驗。
構面4:特色產業之經營 / 行銷
  • 16. 場域內用品備品具備配合特色農業主題之識別。
  • 17. 販售特色農業具在地文化主題商品。
  • 18. 提共並販售特色農業主題套裝旅遊。
  • 19. 提供紙本或數位資訊資料有效傳達特色農業主題。
  • 20. 提供自媒體社群平台有效傳達特色農業主題。

【PLUS永續行為認證】指標題項

編號

指標內容

(符合下列各題項1/2(含)指標內容,且落實執行及符合該題項之審查要件。)

1

場域有維護環境的具體作為或參與周遭環境維護的工作。

□主動維護場域周遭環境。

□將場域內綠化空間提供公眾使用。(如:在綠化空間內提供公共桌椅、遮陽設施)。

□有維護空氣品質的作為。(如:減少廢氣的排放、種植綠籬、運用水霧吸附懸浮微粒或以循環農廢(木質顆粒)作為替代燃料等)。

2

場域重視自然生態資源,且有具體的生態保護永續作為。

提供具 □保護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生態棲地營造。

       □在地物種復育。□植樹造林。

等自然資源保護內容的解說服務或體驗活動。

3

場域有自產或採購在地農民的農特產品,或協助販售在地農特產品,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

□自產或採購與認證類別相關,且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TAP) 、具備臺灣優良農產品(CAS)及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的農特產品。  

□協助販售與認證類別相關,且具備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TAP) 、具備臺灣優良農產品(CAS)及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的農特產品。

□提供場域空間或場所,辦理農民市集。

4

場域需為無菸場所。

□於大門、出入口、體驗場域及廁所公告場域為無菸場所。

□設置具有隔離帶之吸菸空間。

5

場域提供節電、省水的具體作為。

□使用國家節能商標的節電設備,比例達50%以上。

□使用國家節能商標的省水設備,比例達50%以上。

□建置節電設施(如:節電智慧卡、網路控制器及光感應設施)。 

□建置水資源循環設施(如:蓄集雨水再利用於廁所清潔或灌溉用)。 

□建置廢水處理設施(如:生態淨化池)

6

場域有合宜運用綠色能源的具體作為。

合宜運用□太陽能的合宜利用(如:有儲電設備或場域使用太陽能的用電量佔總用電量20%以上)

□生質能、風力、水力等綠色能源的合宜利用(如:運用在農業生產或加工之烘乾用的木質顆粒及粗糠爐、風力發電、小型水力發電站、水車或水力泵等。)。

7

場域有以農業為出發強調循環農業作為。

□將農林漁牧業之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作為。(如:黑水虻的農業剩餘物循環、養菇太空包循環利用)

□採用可生物降解、可循環利用或可再製的農業資材或包材。(如:可降解農業薄膜、回收紙製套袋)

8

場域有針對不同群體的多元化友善作為。

提供□樂齡族群。(如:無障礙空間或設施)

□孩童族群。(如:適合兒童桌椅、親子專屬的空間、危安因素預防措施)

□宗教族群。(如:宗教信仰空間或設施)

□場域員工。(如:具通風性之員工休憩區、設置員工專用廁所、劃設員工專用停車場等)的友善空間環境及設施。)

提供□原(新)住民族群文化與生活模式的友善設施(如:提供文化展覽空間、多語言的指示牌和資訊及提供多元化的餐飲服務)。

9

場域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拋棄式備品。

□非一次性的餐飲用具與包材(因食品安全及衛生考量之包材除外)。

□使用可重覆使用的體驗備品(須達80%為可重覆使用性)

□提供自備餐具/盒之獎勵措施,並有公告宣導。

10

場域有實施資源分類,落實資源回收利用。

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餐飲廚餘分類。

加分

其他永續作為※符合1項(含)以上,最多加1分。

加分. 其他永續作為。(符合1項以上)

□取得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PLUS-食農體驗認證。

□取得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環境部)。

□取得綠色保育標章(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取得第二類環境保護產品綠色標章(環境部)。)

□取得台灣生態旅遊標章(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取得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

□取得全球優良農業規範 Global G.A.P. (Food PLUS GmbH)。

□場域已完成碳盤查之永續作為(ISO 14064系列標準)。

□農林漁牧產品完成碳足跡之永續作為(ISO 14067標準)。

□農林漁牧產品取得雨林聯盟認證(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 RA)。

□農林漁牧產品取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CERT)

□場域有依循政府政策的勞工規範與制度,如:依照勞基法規範簽訂勞動契約或勞資協商之工作規則、辦理員工訓練及投保勞工保險(團保)等。

□提供保護或維護自然資源與環境的解說服務或體驗活動,並且已有具體成效。□其他永續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US食農體驗認證】指標題項



 

三面

六項

題項

指標內容
(符合下列各題項1/2()指標內容,且落實執行及符合該題項之審查要件。)

A.農業生產與環境
(必選)

農業生產與

安全

1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在地農林漁牧業生產特色。

農林漁牧業作物的生產種植與採收的特色。

□認識生產的機具或器具的操作體驗。

2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作物完整的農林漁牧業初級加工及產銷過程。

□農林漁牧業產品的初級加工(乾燥、裁切、粉碎、碾製、焙炒)。

□農林漁牧業產品產銷過程。(如:運送方法與過程)

農業與

環境

3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在地的農林漁牧業生產與環境的關連性。

□當地作物生產與環境資源的關聯。

□適地適種。

□當地作物生產對環境議題重要性的呼應(例如,社會責任與倫理、全球糧食等)

4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農林漁牧業與環境資源的永續利用。

□介紹有機/友善耕作優點(友善漁法、人道畜養)

□作物生產與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方式。

□農林漁牧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農業生產中的資源永續理念(如:為何採用環境友善農法、資材,或生產者的願景與角色)

B.飲食健康與消費

飲食與健康

1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食材知識。

□認識農產品的食材特質 (如選購注意事項、保存方式、最佳風味等)

□進口與國產食材的差異。

2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作物的營養知識及均衡飲食的觀念,使遊客瞭解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農林漁牧業食材的營養價值。

□農林漁牧業食材在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如:農產品在六大營養素中所份演的角色)。

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

3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的觀念,以及食品加工儲存與選購的方式。

□採用認證標章傳達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的觀念(例如,3章1Q、林下良品或永續海洋等)

□如何選購「安全」農林漁牧業產品(B-2 2-2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

□介紹農林漁牧業產品的食品加工與包裝與儲藏。

□介紹格外品具有相同的營養價值

4

場域設置自產或在地農林漁牧業產品販售據點,有效傳達「享在地、食當季」的觀念,實踐低碳消費。

□說明消費在地以及當季農產品的優點。

□降低餐飲商品的食物里程與碳足跡。

□鼓勵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和服務(例如,減塑、少包裝、節能、循環利用、在地低碳等)。

C.飲食生活與文化

飲食習慣

1

場域有推廣飲食的重要性及愉悅的飲食習慣。

□推廣健康飲食的方式(如:低油、低糖、低脂、高纖維飲食,均衡飲食)。

□在用餐中傳達分享與感恩 (如,共食)

□強調合宜的餐飲禮儀(如:用餐音量、用餐行為表現...)

2

場域有推廣珍惜食物與全食利用的觀念。

□完全發揮作物產品的食用價值與利用(例如,全食利用)。

□引導珍惜食物的觀念(如:不浪費食材、適量取食、點菜勿過量)。

飲食文化

3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在地作物的特殊料理方式及飲食特色。

□農林漁牧業產品的在地特殊料理方式。

□農林漁牧業產品最佳品嚐方式與特色。

4

透過解說及體驗活動有效傳達農林漁牧業之村落飲食文化。

□了解飲食與在地文化的傳承(如:割稻飯與傳統農作生活文化)。

□了解國際多元的飲食文化特色(如:他國的飲食文化)。

加分

其他食農教育具體作為。※符合1項(含)以上,至多加1分。

□從事農業的職業內容,作為個人未來生涯規劃之探索。

□農業生產方法與相關科技應用,例如:智慧農業感測器及相關設備設置。

□農業與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關係,以及衣物原料、生活能源等。

□農業與全球糧食利用及提供之重要性。

□入選綠色餐廳指南(GDG)之推薦名單。

□聘用生態廚師從事體驗活動。

□具有農村廚房創意遊程。

□國產木、竹、林材料的運用。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