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13
 
 
 

#疫後休閒生活產業

疫後新生活,是危機? 還是契機?

    本期焦點人物專訪馬來西亞旅行業龍頭蘋果旅遊集團執行主席李益輝太平紳士認為疫後是台灣休閒農業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時機;身為台灣旅行業龍頭雄獅旅遊集團黃信川董事總經理推出品質力、品味力與故事力的觀光國家隊應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處休閒產業科楊欣佳科長提出與環境共存的永續農業旅遊新方針;交通部觀光局張錫聰局長則認為戶外、自然、養生、體驗的綠色旅遊型態是疫後觀光的趨勢;開南大學林玥秀校長認為跨領域觀光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工作;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劉喜麟教授更指出不是觀光的觀光才是最好的觀光,保留那一片純真就從休閒農業出發;台灣休閒農業學會顏建賢理事長則認為休閒農業應該扮演農業療育的角色。產、官、學、組織都認為以生活產業出發的休閒農業將會是疫後觀光休閒產業的亮點。

 

CHAPTER 04 /社會價值

疫情下的新型態旅遊模式

文.圖/陳志東 記者

美麗海洋、藍天與海域活動,是臺灣特色之一

前言

    從2019年12月1日開始,COVID-19疫情至今已影響全球超過2年且仍進行式中。2022年5月,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多數開始接受「與病毒共存」觀念後,雖曾單日確診數飆到9萬多人,但高峰過後,不管國旅或國際旅遊,都正快速復甦中。

    本篇主要專訪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以中央觀光主管機關角度,指明未來台灣旅遊型態可能出現的改變,並針對休閒農業業者面對未來市場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提出建議。

 

內容

 

    觀光局局長張錫聰表示,未來旅遊型態會有兩個比較大的改變,第一是「無接觸式交易」因數位化加速會更重要,其次是追求永續發展的「綠色旅遊型態」可望成為主流。

    在「無接觸式交易」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疫情最主要影響部份是「人流」,人流會帶來病毒傳播恐懼,而旅遊就是一種人流的移動,因此受到衝擊最大。

    疫情期間對人流群聚的恐懼,導致這些年無接觸式交易的數位服務快速發展,例如金錢交易時的掏取與找零可能帶來傳播風險,所以全球的無現金支付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Taiwan Pay、街口支付都快速發展,或是全聯、7-11、全家等通路與超商也都推出自己的App支付系統。

    又例如電子商務與外送平台,蝦皮、PChome、Uber Eats、foodpanda等等,也都改變了過往民眾購物與餐飲的交易型態。更與旅遊相關的還有機場無接觸服務、無人智慧旅館服務等等,這些新型態目前都已逐漸發展,也有不少學者積極投入研究,可以預見這會是未來趨勢。

    因此休閒農業業者未來在思考各項旅客服務時,要把這些「無接觸」的理念適度帶入,行銷無接觸、交易無接觸、旅遊資訊取得無接觸....,加強數位轉型,針對網站內容、網路金流、無接觸交易等服務去做提昇,這能讓對疫情恐懼的消費者感到安心。

    在「綠色旅遊型態」部分,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這些年有三大類旅遊型態特別受歡迎,第一是休閒農場這類的戶外綠地型,第二是登山、衝浪、單車等山海運動健康型,第三是融合了藝術的戶外療癒體驗活動,例如花東縱谷園遊會、稻田上的饗宴、茶園裡的茶席、大地音樂會、山區海濱露營...等等。亦即遊客旅遊開始偏向戶外、自然、健康、養生與體驗等類型旅遊。

    更重要的轉變是,大團體開始減少,也更偏向定點旅遊。過往那種一台遊覽車坐40人、一天拉車走好幾個景點的走馬看花旅遊方式不再受歡迎,現代遊客比較喜歡小團體,特別是10人以下或家族親友自己組成的小團最受歡迎,而且喜歡在地生活與文化,喜歡深度體驗與療癒。

    休閒農業完全符合未來遊客喜愛的「綠色旅遊型態」方向,但如何加強小團體的服務、小團體的行程規劃與包裝,不求團體人多但求精緻與在地日常,並進而結合健康、養生、運動與藝術等等,會是很重要的方向。

疫情期間,休閒農場的綠意與親子行程,很受遊客歡迎

 

提供充滿綠意的露營場地,可以是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

休閒農業 如何與「綠色旅遊型態」串連

    張錫聰局長指出,觀光局目前正以環島路網為主幹,串連全臺13個國家風景區匯整出16條多元自行車道,這些自行車道不是競速或騎車運動為主,而是結合了歷史、人文、小吃、小鎮等人文飲食與自然風光,讓遊客可以一邊吃、一邊玩、一邊認識當地文化,並區分濱海型(北海岸路線、黃金山海線、雲嘉南濱海線-台江、東海岸路線)、河岸型(宜蘭濱海蘭陽平原線、大鵬灣路線)、田園型(花東縱谷-田園風光路線、西拉雅-菱波官田線、雲嘉南濱海線-嘉義糖鐵、卦山三鐵線)、環山型(洄瀾曼波線、花東縱谷-森林溫泉線、獅頭山線、日月潭線)、山岳線(茂林路線-高雄山城)及離島型(澎湖路線-菊島)等等。

觀光局正串連全臺13個國家風景區匯整出16條多元自行車道。圖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嘉南大圳旁的單車道

 

    休閒農場業者如果覺得自己適合成為單車路線中的建議景點,可與相近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聯結,或是可考慮讓自己成為這些單車路線中的「出發點」,提供住宿或單車租借,或提供鐵馬服務,打氣、加水、導覽,或是住宿時提供更好的掛車服務或停車空間,讓自己不只是一點旅遊點,而是成為一個「母港」來結合農場與單車旅遊。

    露營更是近年快速發展的旅遊方式,目前政府部門也正針對露營規劃更好的管理辦法,而休閒農場是合乎法令的露營場地,建議業者也可多關注露營的發展。

 

臺灣防疫政策 帶動國旅發展

    臺灣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國旅人次共1.69億,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國旅人次為1.4億,只下滑15%,相較於日本2020年國旅下滑50%、韓國下滑34.7%、馬來西亞下滑44.9%、越南下滑34.12%、泰國下滑46.37%,台灣幾乎是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防疫最安心、國旅受影響程度最低的國家。

    此外,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orld Travel& Tourism Council, WTTC)2022年2月發布的「世界旅遊經濟趨勢報告(2022)」,預估2022年全球「國內」旅遊人次將恢復至2019年的72%,而臺灣的國旅人次在2021年即已恢復至2019年的74%,高於全球預期值。

臺灣休閒農場的綠意與美學,是很能吸引觀光客的景點

 

臺灣擁有多樣作物、美學與休閒農業

 

    之所以臺灣國旅能有這樣的優異表現,跟國民配合戴上口罩,以及國家各項防疫超前部署,讓人民感到安心有關。此外,適當的補助也帶來很好的成效。例如2022年5月國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並在7月疫情稍緩後,觀光局就爭取55億元預算要在7月15日推出「悠遊國旅補助方案」,7月4日消息公布後,短短一個多禮拜全台許多飯店都傳出訂房全滿消息,民眾出遊意願明顯提升,全台旅遊景氣也在這之後快速回溫。

    因此,建議休閒農業業者目前要做的,就是一樣積極配合防疫政策,酒精消毒、戴好口罩,讓遊客感到安心,同時針對綠色旅遊趨勢與服務品質繼續提昇。

 

臺灣的Outbound與Inbound國際旅遊趨勢

    這幾年,防疫作得愈好的國家,國民感到安心時,國旅市場就非常興旺,但相對的,防疫愈好代表國門封鎖更嚴,且病毒更慢進入高原期,因此相較於歐美,臺灣就是國際跨境旅遊復甦比較緩慢的國家。

    Outbound的恢復也許不會那麼快,而且成本極高。由於這些年航空客運也受衝擊,空服員、地勤人員、飯店有許多人力資源流失,要恢復運能需要一些時間,此外,疫情與戰爭帶來國際油價飆漲與物價波動,因此出國成本會變很高。航班不易、簽證不易、住宿不易、旅遊染疫風險提高、導致跨境旅遊成本增加,還有疫情仍在持續的不確定因素等等,國際跨境旅遊何時能完全恢復,也許要等2023年之後才能明朗。在此期間,國旅還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Inbound部分,也一樣不會來得那麼快,因為目前尚未開放觀光入境簽證。但休閒農業業者可以思考的是「目標客群」問題。例如這幾年間,新加坡因為本身沒有國旅,因此旅遊事業幾乎完全停擺,國民的出遊渴望很強烈,如何針對這樣的目標客群預先思考他們的需求並提出相對應的服務,會很重要。

    此外,語言永遠是重點,如何加強農場自身英、日文的解說能力很重要,特別疫情過後,大團體可能會減少,小團體與自由行遊客會增加,如果有較好的語言能力,對於國際旅客的造訪就會有更好的服務基礎,至少最基本的日常招呼、對談、農場物產的解說等等外語能力要能熟練。

 

對台灣休閒農業業者的發展建議

    臺灣是小農國家,個人農地面積小,但農產多元,而且海拔從海平面到3千多公尺,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各種氣候與農作物,加上市區到郊區、從南到北、甚至從山頂到海邊也往往只要3、4個小時,便利的交通與多樣物產跟景觀,是台灣很大的優勢。

    這幾年很多青農回鄉,建議青農們要學會找資源盤點在地特色,觀光局從國家風景區到駐外單位,很多行銷資源可以運用,加上經濟商圈、水保局、農村再生.....,青農可以學著多多毛遂自薦導入政府資源。

    休閒農業最大優勢就是農地、食材、自然與生態,不需要追求五星級或豪華帳棚與住宿等等,但要強調在地內涵與自然,要把握住農業的根本與特色。

    這些年旅客要的跟以前不一樣,例如現在號召遊客一起撿垃圾,或例如小琉球的淨灘可以換海灘貨幣等等活動都很受歡迎,旅客更能接受環保理念、尊重在地文化,不再只是一昧要求吃好住好,因此活動的設計,要更有創意。

    再次強調,要吸引國際遊客,外語很重要性,數位行銷很重要,另外因為現在計畫旅遊與臨時機動旅遊都同時成長,因此多元且靈活的旅遊服務也很重要。找到精準的目標客群,提供好的服務、好的宣傳,有特色、精緻化、有服務熱忱,並結合在地農業根本,養好自己的客源並有接受顧客批評的雅量,做好這些,能讓休閒農業有更好的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