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9
 
 
 

本期主題為樂齡生活,這個時下非常夯的話題,不論是社會或經濟議題,全民長照制度、活耀老化(active ageing)、共好經濟新孝道、營造經濟力與健康力等議題廣泛被討論著。然而,樂齡資訊太多太複雜,本期透過各領域專家來討論休閒農業與樂齡族群結合的可能,以不同視角來剖析休閒農業發展樂齡產業的機會。

台灣1951-1965年出生者約有500萬人,這群人渴求知識、懂得樂活、準備漫活、享受生命最後一段歷程,被稱為黃金世代。退出職場第一線後,孤獨、好學習、愛分享是這群人的特徵,旅遊、家人相、擔任志工是這群人最想做的事,有人夢想過著田園生活,有人夢想移居體驗,如何過好生活是樂齡族群共同的渴望。本期焦點人物就是最好的見證,李偉文醫師最為人樂道的是創辦荒野何護協會,年過五十的他開始倡議要好好過下半生(夏瓣生),推動蝸行台灣,在旅遊中加入關懷地方的行動,利己又利他。

為了迎接黃金世代,政府推動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等活耀老化的政策;休閒產業界推出長宿體驗、樂齡安康旅遊、孝親旅遊、旅行療癒或綠色照護等服務;長庚美生文 化村提供年長者自在與尊嚴的生活環境,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等。休閒農業如何迎接這波浪潮,何時才能感受這波浪潮,也許是現在進行式、或許是未來進行式,及早準備才有機會。

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9

 

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9

夏瓣生新思維

年輕相識,讓我們一起從容變老

湯城牙醫診所負責人 李偉文 醫師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命的平均,包括幼年時因各種因素而夭折或年輕時遭遇各種意外或疾病而死亡的人都一起平均,因此假如現在已平安活到五、六十歲,那麼預期壽命應該是九十甚至一百歲都沒問題。

百歲人生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活出很多段不同的精采人生,不像以前大部分人從工作退休後二、三年就離開世界,不需要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但是百歲人生也可能從上蒼的恩寵變成天譴,生活寂寞或在病床上痛苦度過十數年,因此,如何好好規劃,提前準備退休,但是又不能真正的退休而無所事事,這都必須用新的視野來看待我們的人生。

首先我們要調整心態,因為營養與醫療的進步,以前六十五歲退休後似乎就是整天無所事事頤養天年,但是今天的六十多歲,還是耳聰目明,活蹦亂跳的,絕對還是依舊可以跟四五十歲的壯年人一樣,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而且,一個人一輩子就只從事一種工作,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世界的典範轉移速度愈來愈快,某個新產品的發明,也許我們生活方式也就改變了,很多行業就此消失,我們的人生也勢必會隨之改變,從新開始。


有些轉變我們是處在被動的立場,但有愈來愈多的例子是我們主動的選擇,比如說,有觀光產業教父之譽的嚴長壽先生原本培植蘇國垚先生當他的接班人,想不到蘇先生居然比他早退休,因為他的人生規劃是二十年從事旅館業,然後再二十年從事教職,作育英才,然後再二十年旅行環遊世界。


其實,職業生涯的轉變只是未來多元人生的某種樣貌,我覺得即便我們很幸運,所從事的工作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淘汰,我們也是有機會發展自己不同的專業,因為任何興趣的投入,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專業,而任何興趣,就算再冷門,只要夠專業,就有可能變成可以帶來收入的行業。
尤其在周休二日重視休閒的時代,若再加上國定假日及自己的特休假,即便在忙碌的工作生涯裡,一年還是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日子是自己可以規劃的,從二十多歲到六十來歲,就有十多年完完整整的空白時間,絕對可以發展出第二項第三項專長。


中年時也許要付各種貸款,要扶養孩子,這些責任與負擔難免耗費我們許多時間與精神,所以,當孩子漸漸長大獨立自主後,我們的收入付完固定開銷還有結餘時,就要開始為新階段的自己而預做準備。


準備的方向有三個,首先當然是金錢理財方面,第二是養生保健,第三是老朋友。究竟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過退休生活?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對於我來說,因為我生活簡單,物質慾望不高,加上不太願意花心思理財,所以除了付自家使用的房屋貸款之外,從很年輕時就單純地繳付定期定額的保單,算是預先儲存自己的老人年金、退休金,年老之後每月有這一筆保險公司給的錢再加上或許還會有政府老人年金,我就不太擔心老了之後的日常開銷。

 

第二項重要的退休準備是保持身體的健康,不能等到身體有問題時才開始吃各種保養品,我個人是主張儘可能吃在地的有機食物,一方面支持在地產業,對環境好也對我們的身體好。

 

最後,也是我們常常忽略掉的退休準備,就是貯存一些有共同生活經驗與回憶的老朋友,因為,當我們沒有工作負擔,有了大把時間也有足夠的錢不虞吃穿之後,我們快不快樂的來源,最關鍵的就是我們身邊有沒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了。

交到新朋友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是參加旅行團,在長達數天的旅程中找到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並不難,花費多一點的是參加一些俱樂部,在共同興趣之下組成的團體,彼此會有很多話題,有同樣效果但是不需要花太多錢的參加一些進修課程。


至於我自己採用的方法,幾乎不花錢,卻最容易結交到最棒、最熱情、個性最良善,也最值得當一輩子生活上的好朋友的場域,就是參加公益團體當志工。而且最好是實作型的公益團體,一起流汗、一起面對挑戰、一起面對挫折,彼此有所謂的革命情感。願意參加公益團體的人當然是關心社會也秉持正向生命態度的人。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在老後的相處起來,是最令人自在愉快的。


當然,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結交新朋友,但是總覺得朋友一年就是一年,是不一樣的,否則當我們回憶當年時,別人會認為我們只會提當年勇,或者倚老賣老,只有身邊有共同經驗與回憶的老朋友,才能夠非常自在地聊天抬槓,這種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對生命的意義感是很重要的來源。


要有老朋友,當然從年輕時就要認識。雖然我們在工作職場上會認識許多同事,許多客戶,或者一些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人」,也就是所謂的「人脈」但是因為工作而認識的人,難免會有利害關係以及隨之而來的壓力,我比較喜歡參加公益團體,從為社會義務付出過程中結交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這些同樣熱情良善的人當然值得成為我們終生相伴的好朋友了!


因此我在三十來歲時與朋友們一起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希望能為我們的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自然環境,在這二十多年裡,投入了幾乎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但從大自然裡也獲得許多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同時也認識了一大群一起努力的好朋友。

日子在飛,當初這群三十來歲,參與荒野保護協會從籌備到成立的朋友,在荒野裡擔任的志工幹部職務也陸陸續續交棒給新的伙伴,我們的時間又空下來了。


在民國一百年,也就是在我五十歲之際,我們這群老朋友以更自在的方式組成了「夏瓣生俱樂部」,意思是五十歲有如人生四季裡的夏天,我們應如夏天盛開的花瓣一樣,盡情展現,將真善美回饋給世界,當然,夏瓣生也是諧音「下半生」之意。


除了每個月定期的電影讀書會外,還有不定期的「蝸行台灣」,提醒自己慢下腳步,像蝸牛一樣慢慢爬行在這片土地上,不再匆匆的經過身邊的風景。


這場更緩慢,更自在更隨興的台灣漫遊,打算用腳一步一步走進台灣各鄉鎮,踏遍美麗的自然步道,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願意關心或協助在地的民間公益團體。


甚至我們也開始著手規劃年紀更大一點時適合的理想住家──不必太大,但是必須是有電梯的無障礙住宅。當老朋友一起住時,只要公共空間大,自己的房間就不必留客廳、餐廳,因為大家也不期待兒子孫子未來能陪在自己身邊終老,所以整個居住與生活的硬體設施也要用全新的眼光來思考。


我們的蝸行,與一般團體的「自強活動」有幾個很大的不同點。大家一步一步地走,流著汗,用心去感受台灣的面貌,看見台灣真正的美麗,然後用自己覺得舒適自在的方法去努力,設法保留住這片美好。

與好朋友一起在台灣美好的鄉間行走,是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流汗走路原本就是健康之道,再加上能跟好朋友老朋友對著明月山川相問候,晚上住在民宿泡茶喝酒聊天又是精神一大饗宴。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只是自己玩自己開心而已,我們也「順便」做點有意義的事。通常每一次行程,會有一、二朋友負責規劃與聯繫,通常我們會找一個在地的公益團體,說要捐款給他們,(通常我們每個人每走一公里至少會捐出二十塊,一次行程走下來,大概會湊出幾萬元),然後讓他們能跟我們簡報一下所做的事情。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只是看到這些鄉鎮社區外在的表象,而是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在地的人文風貌以及所遭遇的困境。因為通常在地的公益團體規模都比較小,資源也比較少,我們所捐的一點點款項,對他們而言或許是場及時雨,而且當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默默做的事,能被看見,往往也是種安慰,一種精神上的鼓舞,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五十來歲的老朋友,都多少有點社會歷練或社團經驗,在彼此交流中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


而且當初負責聯絡的那一、二位朋友,也會持續關注著他們,當以後他們需要外來的協助時,我們也可以提供我們的人脈與資源。換句話說,當我們一個鄉鎮一個鄉鎮蝸行時,除了有深耕在地的團體當地陪,做更深入的探訪之外,我們也樂於扮演一個外部顧問的角色,依我們自己適合的時間與精力來協助。


自己旅行遊山玩水很好,但是太輕,應該要加點關懷的實際行動,增添點意義;退休全力投入當全職志工很好,但似乎有點重,透過旅行也貢獻自己經驗與力量,享樂中又滿足生命中意義的追求。

這是我在五十歲之後所進行的生活方式,也在周邊朋友群中推動,這真的是輕又不會太輕,重又不會太重的生命況味。記得當年還是用底片拍照時,總會把活動的相片加洗送給伙伴,我喜歡在背後題些字,我蠻喜歡題上這段話:「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從這一句話,也可以見到我的貪心了。


余秋雨寫過這一段話:「一過中年,人在活著很大程度上是為朋友們活著了,各種宏大的目標也許會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標則越來越強硬。報答朋友,安慰朋友,讓他們高興,使他們不後悔與自己朋友一場。所謂成功,不是別的,是朋友們首肯的眼神和笑聲。」


總是覺得,人生最真實快樂的事,無非是好友相聚,沒有目的,沒有顧忌,可以忘我地說話,胡亂地發表意見,盡情傾訴心聲。可是,往往年紀愈大,朋友愈少,能分享內心最隱密想法和感覺的朋友愈少,這也是人生的蒼涼之一吧!


我們算是幸福的,一直有著許多朋友從年輕相伴到現在。「相識時我們是那麼年輕,要老,我們一起老吧!」這句話,是這麼令人心驚,也令人心動!
是啊,總是好想告訴人們,有一年啊,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

 

作者 李偉文

李偉文

現任
湯城牙醫診所醫師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榮譽理事長(民96- )
曾任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理事長(民90-96)
公共電視董事(民93-96)
華視電視公司董事(民95-96)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民91-97) 
教育部環保小組顧問(96-9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