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7
 
 
 

#不斷創新是休閒農業成長的最大動力

本期主題為創新,多篇有關休閒農業產業追求創新經營模式,包括:產品創新、品牌創新、行銷創新及不斷的創新服務,給我們休閒農業業者有更多的引導與啟發。
透過整體產業界不斷共同努力,共同追求休閒農業永續發展並創造休閒農業新價值,是我們永遠需要努力的目標。尤其在當前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未來營運面臨重大挑戰之際,唯有不斷創新,才是台灣休閒農業成長的最大動力,願與大家共勉。

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7

 

休閒農業產業評論VOL.07

有機宜蘭‧樂活臺灣

專訪仰山文教基金會游錫堃創辦人

 

前言:台灣土地面積不大,走向有機與優質農業,是無可迴避的發展道路。該如何推展有機?如何讓有機融入生活?可以有哪些創新作法?休閒農場在此過程可扮演何種角色?本期特別專訪前行政院院長、仰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游錫堃,分享其宜蘭經驗跟推動有機村的想法與作法。

文˙攝影/陳志東

手指故鄉宜蘭冬山鄉,游錫堃說:「有了宜蘭,何必紐西蘭。」

打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公布之2015年3到5月「全球氣溫狀況示意圖」,清清楚楚,從中南美洲、北美洲西部沿海與阿拉伯半島都出現破高溫記錄,甚至連理該清涼的波羅的海與西伯利亞等全球各地氣溫也高於歷年平均值,只有格蘭陵與冰島一帶出現破紀錄低溫,顯示極端氣候正在成形。游錫堃說,這些年全球都在為暖化而努力,但2014年還是成為史上最熱年份,到了2015年又更進一步刷新記錄,成為人類從西元1880年有氣象監測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聯合國氣象變遷報告曾為此召集全球八百位頂尖科學家、彙整了九千篇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地球與人類能負荷的暖化上限是攝氏2度,但若環境狀況沒有改善,到了本世紀末全球氣溫最高可能上升攝氏4.8度,遠高於地球可承受度,屆時全球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82公分,到時上海、舊金山等沿海城市都將岌岌可危,而如果海平面上升一公尺,那麼台灣將有四分之一的平地會被淹沒。

 

更進一步,美國科學家提出警告,因為氣候變遷、汙染、經濟過度開發等因素,地球正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生物絕種的速度比以前快了114倍,全球75%的動物物種將在三個人類世代後滅絕,亦即大約100年後,我們所熟知的犀牛、老虎與大象等物種都會消失,珊瑚礁最快可能在2070年毀滅殆盡,人類本身也可能滅絕。面對這一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講得簡單清楚:「人類要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就是移民外星球。」

 

然而,最讓人訝異的是,聯合國氣象變遷報告清楚點出:「全球暖化的原因,有95%都是人類自己造成。」亦即這不是一場危言聳聽的天災,而是一場不肯覺醒的人禍。

不能再苟且偷安了!多項資料顯示,全球石油蘊藏量估計只夠人類再用40年。石油會用盡,地球會毀滅,這毫無疑問會發生,重點是:「山上樹木為何長得好?」沒有人會去幫山上的樹施肥,但它們卻充滿蓬勃生命力。游錫堃說,仰山文教基金會要做的,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用化學肥料噴農藥,植物也能長得好!而只有不噴農藥,過有機生活,人類才能免於石油耗盡後的危機與地球毀滅的可能,才能打破霍金預言。

 

仰山文教基金 有機農業的推動者

1989年游錫堃首次當選宜蘭縣長,隨即捐出競選結餘款400萬元成立「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仰山」一詞,主要緬懷清代設於宜蘭「仰山書院」培育人才之功,基金會也以參與者與開拓者雙重角色開始推動文化事業,從母語教學、鄉土教育、縣史館,一直到向原住民道歉,仰山不止積極配合當時宜蘭縣政府的「文化立縣」政策,更扮演著推動台灣文化與「台灣文藝復興」角色。

 

隨著物換星移,階段性任務達成,從2010年開始,仰山逐漸將基金會目標由文化轉向環境,一步一步緩緩推動有機農業、有機生活、有機村、有機鄉、有機縣與有機台灣,目前更積極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希望透過立法打造台灣淨土。

日曬稻米,回歸自然,帶來更多的生命美感。

回憶童年往事,游錫堃說:「這些年,台灣土地被破壞得太厲害了!」從小在宜蘭冬山鄉幫忙家裡務農的游錫堃說,大約1960年代台灣就已引進化肥與農藥,不能否認,那時的化肥非常受歡迎而且有效,一甲地原本收成稻米5、6千斤,化肥一灑,馬上提升到9千斤,但隨後化學農藥與肥料的危害開始蔓延,蚯蚓與青蛙都消失,人類自己污染了河川與海洋,最後又把這些污染吃回肚子裡,更進一步造成了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

 

過去這幾十年間,全球運輸與經貿事業盛行,稻米不夠沒關係,向別的國家買更便宜,糖不夠沒關係,小麥、大麥、麵粉、玉米都一樣,國外買就行。然而,隨著能源危機,石油價格高漲,很快的糧食就會因為運費提升而導致價格飆漲,糧食價格與糧食安全是正在出現的危機,如果台灣在這個時候沒有未雨稠繆,沒有積極提昇我們的糧食自給率,並且適地適種、在地留種、地產地銷,並積極推動有機改善糧食與土地安全,那很快就會面臨下一世代的糧食危機。

1986年,我國糧食自給率尚有50%,但到了2014年卻僅剩31%,比歐、美、日、韓等國家的自給率都還低,這代表台灣的農業生産能力正在嚴重衰退,再不嚴肅面對,等到糧食危機一起,我們將更嚴重缺乏反應能力。


推動有機法

這些年台灣看似風風火火的推動有機,從1986年開始推展試做,從有機農場、有機商店、有機認證到有機餐廳,搞得好似全台處處皆有機,然而30年過去,仔細一統計,才發現少得讓人訝異。以2014年為例,全台農地面積約81萬公頃,其中有機農地面積約占5936公頃,比例約僅 0.7%,連1%都不到。

 

之所以推展緩慢,最主要來自於農民的擔心。游錫堃說,從慣行農法改為有機,勢必會經過轉型期的產量銳減,農地要全面恢復活化,至少需要5到10年,台灣大多數是小農,經不起這樣的收入銳減,目前農委會絕大部分的預算也都用來補助慣行農法,極少扶助有機小農,如果政府無法有效保護這些小農的穩定收入,有機農業的推動勢必就會困難重重。其次,有機的認證、檢驗、消費市場的建立、消費者的信心、有機觀念的推展、綠色採購的推行、縮短食物里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這一步步都攸關台灣有機農業的成敗,而要能全面且快速有效達成目標,最佳方式就是推動有機法。

 

為此,仰山文教基金會邀集國內產官學研各界人士並參考日韓菲等國制度推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請見附錄),這是一部可有效解決眾多有機推展困難的法案,也是台灣第一部有機農業法,目前仰山也正積極與立法院合作,希望加速催生。

乾乾淨淨,清清楚楚,有機稻田就是這般純淨。

游錫堃表示,事實上台灣有機農業推動法制化確實晚了些,例如歐盟早於1992年就開始推動生態農業,到2011年歐洲有機農業生產面積佔可耕地面積5.5 %,約為台灣10倍。美國更早於1990年就通過「有機食品生產法案」,並依法訂定「國家有機計畫」;韓國也於1997年就制定了「親環境農業促進法」,日本於2006年制定了「有機農業促進法」,菲律賓則於2010年制定「有機農業法」,都比台灣早了好幾步。

 

有宜蘭 不必移民紐西蘭

這些年,仰山文教基金會以「立法、造村與教育」三大主軸推動有機,包含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立法、打造有機生活村,以及積極推動進行綠色生活及消費教育,並舉辦各種活動及座談,三大主軸逐漸構成點、線、面,並預計在15年內達到「有機宜蘭」之目標,進而打造「綠活台灣」。

 

游錫堃表示,從1995年仰山與宜蘭縣政府共同啟動「宜蘭厝」民居改造計畫開始,就已經開始為宜蘭美麗家園打造根基,有機村的推動,更讓宜蘭有機會成為全國取經對象,「有宜蘭,不必移民紐西蘭」。

 

由於宜蘭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理環境自成一格且水源充沛,加上宜蘭縣政府與民間團體長期來在環境保護、永續發展方面的努 力,為宜蘭保留了發展有機產業的最佳環境,最後更因宜蘭與台北都會區消費市場距離短,交通往來比花蓮、台東等地方便,因此成為最有利的有機村推動地。

 

有機 是一種生活態度

有機,不該只是種,也不只是吃,而該是一種態度與生活。游錫堃說,許多農村小農耕耘種田,都會保留一小區是「種給自己吃的!」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農藥與化肥危害,都重視健康,但就是對於有機的檢驗與銷售沒信心。

 

早年農村諺語「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這諺語農夫們朗朗上口,而有機造村,就該是回歸這種順著季節節氣與土地特性的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有機生活環境與消費環境,我們才有機會找回國民健康、農村復興與國家安全,大家才能吃得安全健康,才能提高國內農產品競爭力,並避免糧食危機。

純淨土地,孕育多彩糧食。

仰山這些年來已經推動五結鄉大吉社區、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冬山鄉八寶有機聚落社區,以及三星鄉行健村等此四處有機生活種子社區,面積也已從前年的100公頃推進到去年的170公頃,且不只面積增加,而是同時減少能源耗損及對環境的污染跟傷害,從綠飲食、綠衣著、綠建築、 綠營建、綠能發電、生態治河、綠交通、生態旅遊、生態教育、有機餐、資源及廚餘回收、減少化學製品的使用、 減少水泥建築、生態池過濾家庭廢水等等,讓有機落實到食衣住行育樂生活之中。

只要一點下一代的純真笑容,再多的有機辛苦,也一切都值了。

 

休閒農場之參與

有機生活之推動,不只是帶來食物的安全,更能帶來環境的改變,減少土地污染與傷害,其中最有趣的例子是古巴。

 

2011年仰山文教基金會辦理「有機新宜蘭研討會議程表」,由游錫堃主持,並邀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李金龍、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黃山內、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穀東俱樂部創設者賴青松、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陳其南、宜蘭縣大南澳地區農村再生協會總幹事張興仁、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工作室協同負責人吳亭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林盛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宜蘭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農業資材組副組長黃玉瓊等專家學者分別針對有機農業、有機產銷、有機生活、有機國家政策、有機新宜蘭的區域空間規劃等議題進行座談討論。

 

其中張景森提到,1991年蘇聯垮台,美國對古巴實行全面禁運,一夕之間,古巴所有進出口全部停止,原本石油一年需進口1400萬噸,瞬間剩下4萬噸,整個國家失去能源,並立即要面對糧食問題。沒有能源,沒辦法大規模耕作,於是大夥開始清理空地,利用每個剩餘空間角落種食物,農機具沒有汽油,就靠人力與獸力,沒有農藥、沒有肥料與殺蟲劑,只好開始有機。結果是,前3年很苦,每個古巴人平均體重減少10 公斤,但3年之後,國家逐漸轉型成功,沒有能源、沒有化肥,收成卻開始不輸早年濫用農藥與肥料時。現在的古巴,是一個80%農產品均為有機的國家,農民是社會收入最高的行業,其發展出的有機肥料與有機殺蟲劑品質穩定,甚至還能外銷到中南美洲國家。

 

更大的改變是,沒有石油,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結果讓古巴變得分散化、分權化與社區化,原本全古巴只有3所大學,失去能源後反而成長到50幾所,沒有過多的城鄉差距。雖然一天斷電16個小時以上,但也讓建築更懂得設計通風、採光與遮陽,不需要電風扇與冷氣,整個國家都變成綠建築,且有高達40%都是再生能源,更友善環境。當年古巴瞬間被迫轉向有機,結果,反而為這國家帶來健康快樂與生命力。

 

有機生活不難,人人都可投入,從吃新鮮、當季、當地的食材出發,減少食物碳里程,做一個聰明的綠色消費者,進行任何採購時盡可能多問自己一 句:「這個產品的生產、處理與原料,對環境友善嗎?」簡單的行動支持,就能為台灣的有機事業帶來幫助。

 

游錫堃建議,休閒農場可以扮演的角色,就是率先投入有機,再透過休閒旅遊的輕鬆方式,讓大家知道有機生活會更美好,進而認同與接受有機。

 

作者陳志東

陳志東

現任:獨立記者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顧問
學歷:實踐專校社會工作科
經歷: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 社工員
台北市議會議員 助理
東森ETtoday旅遊 記者
中國時報旅遊美食 記者

TOP